激发创新思维 深挖创新潜力 谱写白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8月17日,公司创新故事分享赛圆满落下帷幕,分享者在讲述自己经验的同时相互碰撞思维的火花,也为公司职工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本活动旨在激发公司全体职工的创新思维、提升创新意识、发掘创新潜力、引领创新热潮。
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企业竞争力的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司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发展长丝和氨纶优势产业,项目建设接二连三,发展势头突飞猛进。不断加强装备创新,120头高效率超细氨纶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及装备项目获“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一等奖,再生纤维素长丝设备由依靠进口到全部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互联网技术在生产上得到很好地应用,5G技术赋予智能制造新动能,长丝和氨纶装备、技术和规模行业领先。通过对纺丝工艺创新,公司产品向着细旦化、差别化和功能化发展,“蒿洁丝”、“艾草纤维”和石墨烯再生纤维等新产品相继问世,给繁花似锦的服装百花苑增添了科技、时尚、健康等新元素。公司还通过转变经营思路、工资总额承包、人才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制度革新保持了企业活力。
创新不是研发人员、技术人员的专利。公司董事长邵长金说过,创新不分岗位和工种,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都全力支持。职工在平凡的岗位,身处生产一线,对设备、生产等各种情况十分熟悉,实践经验丰富,同样有着自身的创新优势。16岁被授予全国工业劳动模范称号的青岛纺织女工郝建秀,是我国第一代纺织工人,她创新摸索出的细纱工作法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纺织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全国劳动模范赵梦桃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纺织行业的优秀代表,由她创新研究的清洁检查操作法,让她成为红极一时的纺织明星;当代产业工人的突出代表邓建军,活跃在纺织高新技术的舞台上,他创新研制的“颜料组份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填补了世界空白,许多创新研究成果令同行争相学习和借鉴,邓建军俨然成为纺织行业“创新”的代名词,是新时代的新星和标杆……他们为国家纺织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都是从普通岗位通过思维创新转为高效行动,成为了行业佼佼者。同样在我们企业因为思想火花的碰撞,产生的创新成果也比比皆是,许多工器具的创新、操作方法的创新、设备设施的升级改造等,都为创新这潭活水源泉不断蓄能。
所以无论身在哪个岗位,只要愿解放思想、肯花些心思,哪个岗位都能碰出小火花,只要常动脑,哪个工种都有创新点。“百年白鹭,始于梦想,兴于创新,成于实干”,公司逐梦百年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前进、越发展,随之而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特别是当前公司发展路上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座大山拦路,更需要我们以求新求变的活力把小小的岗位作为自己大展拳脚的创新舞台,争做破茧成蝶的“孤勇者”和脱胎换骨的“先行军”,才能让自己成才、为企业助力。